Arthur

15 POSTS0 COMMENTS
https://my-blog.io實驗室籌備中
最近工作之餘打算成立一個程式設計的實驗室,寫一些Open Source的東西。
第一個計畫是想要用Angular寫一個具備SEO功能的單純Blog系統,還有配合Open AI的GPT3與DALL-E做一些實作如英文文法檢查與句子重組,還有AI自動繪圖的運用。
但這個部分費用我還想不到要怎樣,因為OpenAI要收費的,畢竟不是我自己訓練的模型。我訓練的模型可以畫的圖比OpenAI畫的差太多了。
現在使用的語言是Angular+C#配合資料庫MS SQL,但有可能會同時研究Angular+Python+PSQL。因為Open Source就要用大家比較熱門的語言寫。
工作則是滿檔到爆炸,只有些許的時間可以做這個事情,最近又陷入沒有休閒活動的時期,因此做點專題研究也許會比較有充實感。
如果有興趣加入我的實驗室一起研究的可以跟我說,但我沒辦法給薪水。
AWS、Azure、Google Cloud的比較與我的選擇
這三個大概是現在雲端服務做前三名的,規模的順序大概就是標題的順序 AWS 是最大的,其次 Azure ,Google Cloud發展較晚,是排名第三。
這篇文章不談一些AI的運用,只談資料庫與一般軟體整合的運用。一般寫好Web檔案,會採取兩種策略,一種是開個VM(虛擬機器),然後架設一個Web Server在虛擬機器上,把檔案放上去。這種策略跟地端的架設網站是一樣的,只是把地端的網站伺服器放到雲端。有些服務雖然是直接部署應用程式,但也需要VM的執行個體,Azure就有這種服務,我將它視為是相似的。
還有一種是不需要VM,做Serverless的架構,直接把程式碼或容器放到雲端,根據使用付費或者根據叢集付費(K8s)。直接將程式碼放到雲端的就是像AWS Lambda、Azure的Azrue Function、Google的Cloud Function。這種對於小型的程式很經濟實惠,有些連編譯都不用,直接放程式代碼上去就變成一個API。但安全性的控管就很重要,因為API若是公開,可能會讓惡意使用導致不能預期的結果(如資料異常存取或者費用爆炸)。
容器整個放上去的做得比較好的就是Google Cloud Run,Kubernates(K8s)三家平台都有,AWS、Azure都是根據叢集就要付70~80美金一個叢集的費用,Google則是較彈性的收費。
我的選擇
在評估雲端平台與使用的架構的時候,我花了大約1年的時間,從Azure的VM到AWS的EC2採取虛擬機器的架構,其實雲端的虛擬機器相當穩,比起地端自己架設IIS(我是走微軟的C#作為後端),當機一年有一次就算多。
我不會考慮Lambda和Azure Function、Cloud Function,因為程式碼多半很龐大,分割開來一個一個API部署會要命。
有時想想如果採取虛擬機器的架構,其實就跟十幾年前開始興盛的虛擬主機差不多,只是自訂的程度比較高而已,可以用SSH、RDP直接操作整台機器。如果是有24H要Run的Application那一定得走VM,如果只是放個RESTful API,其實VM浪費掉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比如下班以後可能只有一兩個人使用,又不能關機,閒置的vCPU就等於是浪費)。
由於現在公司開發的軟體前台是Angular,產生的是靜態頁面,只需要放AWS Amplify或者Google Firebase就可以了。費用跟VM分開算相當低。
所以刪去法,就往Cloud Run或K8s方向走。容器化的部署,可以將程式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容器,有些容器會頻繁的呼叫,如確認Login狀態的API,因為運算很少,用到資源很少,可以用相當小的資源量分開來節省成本。
有些API可能會影響主要運算APIs的效能的比如圖形處理,如果把它放在主要容器裡面,那vCPU要配多一個。成本就變高很多,且又是不應該的資源浪費。就將它獨立成一個小的容器,部署在Cloud Run的另一個API位置,部署1個vCPU給他。而主要的APIs因為是資料庫處理,我們寫得最精簡和優化,所以也只需要1~2個vCPU。
Cloud Run的特色是可以設定閒置時期不分配資源,也就是不收費,這又節省掉很多VM浪費的資源。只是閒置後的第一次啟動延遲較久(會破1000ms)。
K8s是下一個要實踐的部分,因為都是容器化在部署了,轉K8s也不需要多太多的工作。因此我們公司選擇Google Cloud。
最近公司要與Google合作
最近經過了一兩個月比較前三大雲端服務,然後在Google熱情的邀請下,決定與Google成為合作夥伴,使用它們的雲端服務Google Cloud。
仔細的比較了三大雲端服務,發現Google是最能節省初始成本的,後續成本也是最低的。合作還有Credit,在前五年大概都不會被收到錢吧,開始被收到錢的時候公司也賺到翻了。
明天來寫寫三大雲端平台的比較好了,似乎不是太多人寫這種文章,我身為一個公司的技術長,是掌握公司的技術方向,所以見解應該也有點參考價值。
AWS、Azure、Google Cloud我都有用過,小的雲如Digital Ocean我也有用過。虛擬主機更是不知道加了多少不同的公司會員過。
要說網路雲端的了解我如果說我懂的少,我想懂的多的人應該也不多,就是有這樣的自信,畢竟我也在網路上打滾了十多年了。
只是精神跟體力真的有夠累,確定要合作以後鬆了一口氣,整個人陷入無力狀態。
目前我打算用的服務有 Cloud Run、Google Kubernates Engine、Firebase(Hosting)、Cloud SQL(MS SQL Server)、Security Command Center、reCaptcha企業版。
這些不知道花了多少的時間把他們一過一個都熟悉了,我本身是程式設計的研發人員出身,並不是雲端架構師或者MIS人員,不知道死了多少腦細胞。
明天228連假,連假完成要給對方申請的資料,也就是又要加班了。資料還需要附上在他們平台實作的證明與解決方案,我的程式還要改寫一下,才有辦法從AWS的EC2轉到Google Cloud Run(主要是在驗證碼的部分要改成reCaptcha)。
Cloud SQL還要把AWS的SQL備份下來還原上去,我想JetBrain的DataGrip也許可以幫我省一點時間。
然後更新Firebase的檔案成靜態的Angular檔案,API連線到Cloud Run(.NET 7.0 C#寫產生的容器),連線到Cloud SQL,再按照架構連到模擬客戶的地端SQL。
GKE(也就是K8s)是打算下一個階段做的,那個等合作開始一陣子客戶變多,Cloud Run和GKE可能會混搭使用。
Serverless的架構真的比虛擬機器好太多了,成本、安全性、穩定度各種都高。雖然開發門檻高,但我本身出身就是高階的研發工程師,雖然已經35快36歲,但還是學得會的。
我現在只想要暴睡一天,然後再開始工作。
OpenAI 訓練的 GPT-3 的運用
OpenAI是什麼公司?GTP3又是什麼?
OpenAI是一家科技領域的領導型公司,致力於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來改善人類生活。
它的宗旨是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確保技術的開發得到倫理上的審查,並實現機器學習的有效利用,以便改善人類社會。
OpenAI的技術領域包括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神經網絡等。
GPT-3(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3)是OpenAI推出的一款大型自然語言模型,用於處理自然語言任務。
這個模型帶有大量的參數,可以實現自然語言理解,可以解決多種自然語言處理任務,如自動文本生成、文本分類、問答等。
GPT-3通過將大量的網絡層堆疊起來,可以對數據進行高效的編碼和解碼,並且可以自動捕捉文本之間的關聯性,從而有效地處理自然語言任務。
GPT-3能做什麼?
GPT-3(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3)是一種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用於自動文章寫作。
它是一種機器學習模型,可以根據給定的輸入文字,自動生成高質量的新文章。
GPT-3建立在Transformer架構上,具有超大資料集和超大模型的優勢,可以更好地執行文本生成任務。
GPT-3的自動文章寫作技術為文章作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可以讓文章作者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快的完成文章的寫作任務。
GPT-3可以根據輸入文字的上下文環境來更好地理解文本,從而更好地生成出新文章。
此外,GPT-3使用的超大資料集和超大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語言,產生更有深度和更有創意的文章。
因此,GPT-3可以在文章自動寫作上協助文章作者,使他們能夠更迅速、更有效率地完成文章寫作任務。
GPT-3與真人寫作的差異
差異如下:
GPT3是一種機器學習技術,它可以根據給定的指令,自動產生文本內容,無需人工干預,而真人寫作則需要依靠創作者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與思考。
GPT3把文字內容分解為一系列的模式,通過學習以後可以根據不同的指令產生文本內容,而真人寫作則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與知識進行文字創作。
GPT3只能按照給定的指令生成文本內容,而真人寫作則是根據自己的思考與創作自由度,可以把文本的內容拓展到更多的方向。
GPT3的文本內容沒有深度的思考,而真人寫作則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把對文本內容的思考表達的更加深刻。
GPT3的文本沒有人性化的元素,而真人寫作則可以把文本內容融入人性化的元素,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與思想。
GPT-3的實作範例
本文就是給定標題以後GPT-3產生出來的範例文章,厲害的是OpenAI,訓練如此精密的模型。
可以看到在這段以前,寫的文章幾乎沒有任何的語法文法錯誤,連字詞錯誤都沒有。如果有作家的能力的人配合上GPT3,一天可以產生十萬字以上的文章產值,只需要核對GPT-3產生的文字。
但文字的情感與張力部分,GPT-3無法給予,因此只能用來做新聞報導等,如果這個讓台灣的記者知道還得了,以後網路新聞都是GPT-3產生的新聞了。(這段GPT-3就不可能寫出來,因為深度學習無法做到語帶諷刺)。
目前有幾個GPT-3的計畫,將在有點雛形以後公布在這個網站上。我想台灣應該還沒有人嘗試過。光是文章文字的掌握與拿捏,可能很多人都辦不到。辦得到的也會看不起AI產生的文章。
PayPal、WISE(TransferWise)、Payoneer 提款心得(不含推銷連結)
是不是該講講真正的匯率或者手續費?
有鑒於現在台灣已經出現一個使用非法SEO手段(經過Ahrefs檢查對方SEO的方法是透過入侵別人網站放連結提高自己網站在Google排名)的集團或者個人,架設了各個領域的聯盟行銷部落格,只要是連結可以賺錢的第一頁都有兩三個網站是同一個團隊或個人的。
該對象寫的內容極其不可靠,且只是為了錢而寫,哪一個有利可圖就推薦哪個,完全沒有考慮到使用者真的使用的時候究竟是否有獲得正確的知識。
我本身不缺錢,因此我把我從在美國成立公司以前大約18歲開始接觸PayPal到去年9月3日美國成立公司在美國有銀行帳戶,到現在關閉美國帳戶後使用WISE與Payoneer的切身心得完全寫出來,包含了隱藏的手續費與可能的匯差。
PayPal
其實所有的電子錢包我最討厭的就是PayPal,除了他有一定機率可以把被詐騙的錢討回來(跟一堆第三世界的自由工作者交易一年一定會被詐騙一次以上),本身手續費高,匯率也會調整成非常的差,提款也麻煩(台灣只能用玉山銀行戶頭)。
我在聯盟行銷最討厭廠商用這個付款,因為收款手續費就要2.5~3.5%,收款者負擔,100美金直接少了3.5美金左右。(以台幣比美金1:30算等於3000少了100左右)。
轉出手續費部分有分轉台幣或者轉美金,轉美金若是到台灣人一般可以到的WISE虛擬銀行帳戶也是相當不明智,因為手續費就要2.5%,還有額外的固定費用(現在多少忘掉但不低)。
轉台幣的話前陣子1:29.8匯率的時候,只能轉29.01,大概差了快一角。
但整體而言提款轉台幣一定比較划算,因為算29.01/29.8差不多虧損3%,若是轉到美金,WISE再轉回台灣還要手續費,就超過3%了。
總之用PayPal一定要有收款少3.5%提款少大約3.5%總損失7%的打算,這也是PayPal為啥屹立不搖的原因,抽這麼重當然很賺。
Payoneer
Payoneer相當推薦一般台灣人使用,因為他的錢跟銀行其實差不多,還可以申請英國發行的MasterCard,只是有年費要注意。
收款比較麻煩,如果不曾收款過5000美金,那無法向任何人提出收款要求,我的帳號因為聯盟行銷收入早就超過5000美金,因此我向一些落後國家的人收款都是透過這過,會被抽3%的手續費,收款者要負擔。
然後匯款的話,ACH方式的轉帳手續費較低,大概4.5美金,SWIFT的轉帳大約12還是15美金。跟一般的銀行的匯款費與電報費差不多,我因為之前美國公司沒解散前有美國的銀行帳號,可以用ACH轉帳,因此都是轉到美國的銀行,然後不用手續費的匯回台灣。注意台灣除了花旗銀行以外,收款都要300元左右的手續費,我是銀行的VIP因此一個月可以免3次。
Payoneer在收合作商家的款,則是沒有手續費的樣子,就是透過Payoneer的餘額轉賬,剛剛說3%是對方用信用卡或簽帳卡付款。餘額付款則沒有手續費且當天到帳。
轉帳回台灣大概工作天兩天就到,銀行馬上會通知要申報款項。整體而言收款到提款大概金額在15美金左右的費用,金額大一點可能有一些額外的%數,但比起PayPal真的少之又少。
所以收款到提款只要預算自己會少15美金加上台灣的銀行300台幣。(可以匯款到外幣帳戶或者台幣帳戶)
WISE.com
WISE是我美國的公司解散以後,銀行服務都關閉,用來做國際轉帳的首選。尤其是如果有用幣安,可以用WISE透過美金買USDT或BUSD,只要幣安的帳戶的名字是英文跟WISE一樣就行了。
收款跟銀行是一模一樣,SWIFT收款會有手續費大概7.5美金,ACH好像沒有手續費(我從美國的銀行把餘額轉過來是沒有手續費)。
他是信託在大的金融集團以後開設的虛擬銀行帳戶,因此正確來說他不太算電子錢包。收款手續費是最少的(要看對方怎樣匯款給你),如果WISE轉WISE零手續費。
然後入金建議使用簽帳卡,就是台灣的銀行提款卡有VISA的信用卡功能,那個手續費和信用卡入金手續費差很多,一個要3.5%左右,一個只要1%左右。
匯款回台灣速度也很快,可以台幣帳戶也可以外幣帳戶,建議匯款到外幣帳戶,等匯率好再轉台幣。
手續費好像是7.5美金左右,從WISE到台灣的帳戶,也許有一點點%數,但少到我都沒有注意。
總結
建議WISE和Payoneer會比較好,但PayPal是較多地方接受,如果有PayPal的餘額,未來有要用PayPal付款,千萬不要領回來,在29.1的匯率下PayPal刷信用卡是30.1以上,差一元,真的差勁到炸掉。
三個都很容易辦,只要護照準備好,地址證明如信用卡帳單,或者電信帳單(三個月以內)。
WISE與Payoneer適合與外國一般人交易,如果幣安帳號是英文,那WISE就是必備了,因為省去還要聯絡台灣的幣商P2P交易的麻煩。(啥KYC真的麻煩死)
PayPal主要用來購物吧,如果用來收款,算一算手續費會哭。
Google Colab Pro 實際用的初步心得
Google Colab 本身是免費的Python語系雲端GPU平台,免費的版本可以調用大約10GB的顯示卡記憶體,對於我最近想要做A.I.自動繪圖,RTX 3080顯卡10GB的很明顯不夠,只能跑出400*400左右的圖,因此就考慮試用Google Colab。
實際使用狀況
Google Colab就像Python的Jupyter Notebook一樣,然後結合我的Google Workspace的硬碟空間,只要加一兩行的程式碼就可以讓雲端空間如同硬碟一樣讓程式輸入或者輸出檔案。
也不用煩惱在本機很討厭的一個版本相容性問題,比如Python 3.9支不支援 Pytorch GPU運算的哪個版本這樣的問題,在Google Colab只要用!pip install ....後面把版本指定好,不用在本機用Pychram建立一堆Python環境(這大概只有Python使用者聽得懂),簡單來說就是「版本相容性很容易解決」。
但CPU的運算功能實在有夠慢,因為Google Colab主打是GPU,因此CPU的效能大概只有我寫程式電腦12核心的1~2個核心速度。
免費使用的話記憶體是10.xGB,這樣其實和我自己機器跑沒差多少。
Google Colab Pro
所以想了一下就花了10.5美金/月(原價9.99美金要加5%稅金)刷了Pro的版本,Pro+的版本要49.9未稅價格一個月,想說先試用看看Pro到底差在哪裡,再考慮要實作的時候是節省時間成本還是節省金錢成本(時間也是成本之一)。
目前使用Pro的話,平均可以分配到的顯示卡記憶體在15~16GB之間,其實還沒到RTX 3090的記憶體大小,如果當初知道要跑這個我應該會直接在顯卡剛出的時候就搶一張RTX 3090。(現在加密貨幣挖礦的關係顯卡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運算速度在跑A.I.自動繪圖的時候,我讓程式重複修正圖片500次,平均是「1.9次/秒」,而同樣的程式碼在RTX 3080跑是「4.8/秒」,速度是差很多。
但接下來要說一下為何我還是決定要用Google Colab Pro甚至跑一陣子要升級到 Pro +。
使用的初步結論
由於Google...
聯盟行銷現在是可行的嗎?過來人的看法
聯盟行銷是我創成功的第一個事業,曾經一年從國外匯款進來的收入超過外匯免稅額的一百萬,到20%所得稅的級距。所以真的要講應該算是有一定成功的聯盟行銷部落客。
這篇文章並沒有要分享怎麼做聯盟行銷,或者相關的任何教學,只是在探討說現在這個年代,聯盟行銷還是可行的嗎?
聯盟行銷已死?
在Google的排序演算法越來越嚴謹且聰明的狀態下,聯盟行銷顯得相當困難,據國外的統計68%左右的聯盟行銷的來源是靠搜尋引擎曝光。如果沒有任何的曝光,等於不會有任何的銷售,這樣文章寫得再好,網站設計再好也是一樣。
而過去搜尋引擎優化(SEO)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製造反向連結頁面(Backlinks),這在現在是相當難受到Google的認可增加網站權重。若是要以投資金錢的方法來增加,那一條連結大概要100美金,是屬於所謂的客座發文(Guest Post),其他先前很有效的私人部落格網路(Privative Blog Network)已經都不太管用。
因此先前在Google改版以前就排名在熱門關鍵字第一頁前面的網頁,很難被擠掉。後面的網頁也很難竄起來。中文市場不流行長尾關鍵字(Long Tail Keywords),比如我們不會查「哪個商品比較好」(應該說相當少),會查「商品名稱 評價」或者「商品名稱 推薦」。這種關鍵字都相當難排名從完全沒有或者三頁以外到前面。
因此對新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去打工賺的錢可能都比聯盟行銷多。
中文聯盟行銷產品少
除非要做那種被平台抽成誇張到爆炸的Affiliate.one之類的聯盟行銷(我自己跟廠商談妥佣金是60%,那邊只給2x%),不然外國的產品幾乎沒有可以到國內推薦的。
國內的聯盟行銷網路,通常把這些費盡心力寫網站的部落客當成屎,透過那些平台賺的也是微乎其微,要支撐生活大概不用想了。
文章撰寫
文章撰寫不是一開始就可以到位,我的銷售有突飛猛進也是在嘗試寫作了3年以後,才找到方向。且我本身是業餘作家。很難有一個新進的人可以花3年的時間在創一個可能3年內收入不到10萬的事情。
別再相信聯盟行銷課程
建議如果不是已經在聯盟行銷界有闖出來一點成果的(一點成果為一個月超過1000美金),建議不要相信任何聯盟行銷的付費課程,甚至打消這個念頭。
是有可以賺的被動收入,但絕對不輕鬆,需要的情報也絕對不少。
DocuSign 法律認可的電子簽署工具
想分享一下最近美國公司在報稅的時候,跟會計師事務所因為是在網路上洽談,要簽訂合約的時候使用的網站:DocuSign。
現在這個網站廣泛的運用在各種的法律文件如創意產品版權、合約或者像我這次公司要報稅的時候給我看完成要提交給IRS的表單讓我數位簽名。
這個網站他會記錄簽署的人的IP,還有各種電腦相關資訊,如我簽署的時候使用的是Macbook Pro,有位置的功能,在簽署的時候就會被記錄到所在位置(MacOS有提示我要開「位置」的存取權限給Chrome)。
只是目前在台灣還沒看到這類的平台很普及化,這也讓我覺得台灣落後世界了一些時間,想當初我把國外已經做到沒人願意做也不會成功的部落格生意引進台灣的時候,我當時應該是第一個吧。
不過也是因為這樣,因此在台灣這個市場,沒有國外這麼競爭,如果情報夠流通,有時可以將國外已經發展成熟的東西帶來台灣,但不一定每個都會在台灣可行就是了。
期待DocuSign之類的平台在台灣普及的一天,這樣我們公司要做任何的合約,與台灣的自由工作者之類的,都可以不用紙本,直接發個信附加網站的連結,對方簽名就有法律效力了。
在國際跟自由工作者做生意的要領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這個詞最近在台灣才出現,才有一些接案的平台,但很早在大約10年前(甚至更早前),國外就有freelancer.com之類的大型的自由工作者仲介平台,甚至在平台出現以前,也有論難提供自由工作者與案主的媒合。
有責任感的自由工作者是迷思?
其實之前有看過一個平台發了電子報,標題翻譯成中文就是「有責任感的自由工作者是迷思?」,這道出本貓長期與自由工作者打交道,或很多案主的心聲。
自由工作者在國際上,尤其印度那一區域的,基本上是有錢就賺,沒錢就騙,然後東西做好會加收錢,沒好也要敲一筆。最後管你專案完成沒有,收到尾款,就消失。
如何避免被自由工作者騙?
要如何避免被自由工作者騙,一定是使用如upwork、freelancer.com、guru等自由工作者媒合平台,資金會先寄放在平台那邊,等完成才Release Milestone(自由工作者才收得到錢)。絕對不要聽信自由工作者的片面之詞,提早在工作收到成果前就放款給他們,因為他們會消失(本貓就遇到消失過一兩次)。
然後自由工作者有些作品,會盜用有版權的作品,或是低價買作品來交貨,像我們公司之前想要創建一個VTuber頻道,有請一個埃及的自由工作者設計,談的時候對方講的都像是真的,讓本貓已經跟自由工作者打交道超過十年的人也會相信。
之後他就消失了,但因為用的是Fiverr平台,他沒交作品不能領到款項,直到最後他交出一個作品是完全與本貓要求的形象不一樣,但是一個完整的作品(估計是從便宜的平台買來別人設計的作品)。然後Fiverr平台竟然以他已經有作品為由,釋放了我寄放在那邊的資金。
因此設計類的東西,除了自由工作者本身以外,還得看平台的評價,與跟平台的信用交情。如果是第一次用那個平台,平台不會站在你這邊,被騙只好摸摸鼻子認了。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Freelancer.com,我就相信平台一定會站在我這邊,因為我發案較多,對平台來講信用較好且比較重要。
絕對不要先付款
如果不是在自由工作者交易平台(有款項的控管機制的),那要小心什麼?答案是,乾脆不要跟對方交易了,除非對方在一個論壇有完美的評價。
我們之前在SEO是委託印度的一間工作室,那個是沒有在自由工作者平台交易,但對方在SEO論壇的評價有累積100~500個正面評價,不是做假或買帳號的。因此我們才願意使用PayPal付款(PayPal有交易糾紛功能),久了合作多了才改用Credit Card在之前的2Checkout付款省手續費。
但先前在推廣樂手到國際時,曾經找過一個不知道哪國的人,他使用Bots來做假流量與點閱,一開始看起來很真,之後付款了300美金透過PayPal以後,他就消失了。我們在PayPal的信用良好,因此直接跟PayPal說如果他們支持詐騙行為,我們公司未來金流絕對不會再用PayPal。當天3小時後就取回款項。
取回款項對方就開始灌爆我們粉絲專頁和IG,這也是處理詐騙的最大問題,對方敢詐騙,就是對方國家沒有法律管他們。因此他們做什麼都可以,灌爆你的粉專,或是把你的作品拿去亂竄改後轉發,也沒有人可以管他們。
結論
與國外自由工作者做生意,是非常需要小心的。但不同於國內的自由工作者,國外的自由工作者願意接的案子型態較多,真正有能力的也較高,成本也較便宜。
缺點就是沒有國際法律可管,因此要防被騙,要相當的小心。建議使用較為知名的自由工作者平台,
先找評價較好的自由工作者,即使價格較高,累積一定的平台評價。這樣平台也會比較站在自己這邊,如果當被詐騙時也比較好跟平台的客服討錢。
PayPal裡面的餘額要怎樣領比較好(不含推銷)
PayPal有餘額,有些人不知道怎樣領到台灣的銀行帳戶,網路上介紹的文章多半都在推銷一些國外的金融服務,這樣讓大家不知道該信還是不該信。
我這篇文章不放任何的廣告和連結,完全不打算推銷性質,純粹只是情報的分享,由於本貓(我的外號叫花貓)創立的一間美國的公司,對於國際的金流也有一定的研究,畢竟大多數維持日常生活及公司開銷的收入都來自於荷蘭的跨國轉帳。
PayPal的收入也是我們公司收入的一環,有些公司對於較小金額,不願意使用Payoneer或者直接銀行轉帳,或因為當地稅法的關係,會使用PayPal來轉帳。像我們在領取Spotify等音樂串流的版稅,就是用PayPal領取,因為金額不大。
這些餘額該怎麼辦?對於台灣的人來說要怎樣處理,以下分成大略的金額區間來說處理方法。
0~500美金
0~500美金,建議直接去玉山銀行開個戶,然後說明是要領PayPal餘額,對方會問說一個月有多少,如果後續沒有,就說明白。直接領到台幣帳戶就好,因為對於這樣的金額,PayPal台幣領取的匯差,和美金手續費扣掉,其實是差不多的。
其實網路有很多說TransferWise(現在為Wise.com)轉帳或是轉到Payoneer之類的,對於這樣的金額,扣掉各種手續費大概直接領回台幣透過玉山銀行與PayPal的機制,是最划算的。那些推薦是因為推銷Wise.com或Payoneer有廣告費。
500~1000美金
這樣的金額就要注意到匯率的問題了。
這樣就有兩個方法,一種是針對未來可能在網路上花費美金的,如果我們公司對一些自由工作者或工作室付款用的是PayPal。PayPal直接用餘額美金付款美金是1:1,沒有匯差問題。但若沒有餘額,轉帳美金到別人帳戶大約1.05~1.1:1(差了5%~10%的匯差,PayPal給的匯率很差)。
因此若是未來有國外購物或者國外付款需求,而那個需求的網站或者對象,有支援PayPal。這樣我們會建議將美金餘額留下來,抵銷未來的付款,可以省下領出來以後要用信用卡付款的5%~10%匯差。
但若沒有此方面的需求,這個金額轉Wise或者轉Payoneer,會扣掉太大手續費,Wise的手續費大約10~15USD,Payoneer的手續費提領固定15USD,還會隨著金額多一些。直接用玉山銀行轉台灣的匯差也差不多這樣,那何必勞煩那麼多?還轉來轉去,填錯帳號就會哭哭(我們有一個成員就在銀行轉帳填錯帳號,害我虧了150USD)。
1000美金以上
1000美金以上,如果用玉山銀行提領回來,大概就會被吃掉500~1000台幣的匯差,這金額就不能小看了。
網路上推薦的Wise或者Payoneer,這時候就是有需要,審核方面,Payoneer較為容易通過,Wise針對台灣人的身分證或者護照部分,會有拼音的問題(我們護照拼音與漢語拼音不一樣),這可能還要處理一下,因為本貓就遇到這問題解釋了半天才讓我辦戶頭。
但兩個平台在效率與手續費上,Wise比較好,Payoneer不只轉出會扣手續費,而且收款銀行的手續費不會付,因此收款銀行還要收大約300的手續費。這對本貓來說並沒有影響,因為是國泰世華的VIP,因此每個月有幾筆的國際匯款手續費不用付。但對很多人來說300的手續費一扣下去等於跟玉山銀行轉回來一點都沒有省。
這樣還要轉來轉去好幾天,真的是一點都不划算。我們對於1000美金以上的金額,基本上是直接轉美國的銀行(我們是用Mercury和Brex這兩家),才用美國的銀行轉回台灣。申報的部分只要誠實的根據性質申報,因為我們公司的生意性質在台灣是不用課稅,不會有稅務的問題。
但不是每個人都有美國的銀行,建議如果未來會有類似的收入,累積個2000美金,用Wise或是Payoneer一次匯款(手續費只收一次),會比玉山銀行領PayPal划算。
而Wise和Payoneer到底哪個好?我們兩個都用過,都不會遇到需要客服的狀態,申請上Wise比較麻煩,Payoneer因為一開始經營聯盟行銷用cj.com有連帶申請,Payoneer申請並沒有問題,但在綁定銀行上需要一點時間(Payoneer會確認是否真的有這銀行帳戶與收款人是否一致)。
在不容易出錯的方面(SWIFT和帳戶號碼填錯問題),Payoneer較為不容易出錯,但相對的他的手續費會比Wise多一點點。
總之如果未來還會有收入,就是要累積在那些帳戶裡面超過一定金額,再彙整一次領回來,因為手續費只要付一次會比較划算。
國際轉帳經驗談(美國、英國、荷蘭、台灣)
其實我的事業雖然沒有大到很誇張(主要是成功的那個聯盟行銷生意),但我定期轉帳的國家有美國、英國、荷蘭、台灣,先前還有巴拿馬(很麻煩,因為怕洗錢還要提文件證明)。
為什麼有這些國家
先說說我為啥會需要這些國家的轉帳,美國我本身有成立公司,其中一個銀行轉帳回來是從美國的信託基金(讓外籍人士開戶的銀行多半不是傳統銀行,資金是放在信託基金裡面)。
我要把錢放到美國的帳號,就需要轉帳到美國,有時美國帳戶需要花錢,就得轉帳。
英國這點比較特別,我美國的銀行有兩個,其中一個的信託基金在英國,所以從那個銀行轉帳回來的就是英國轉帳的金流。
荷蘭的部分是我現在比較成功的聯盟行銷,因為金額較大筆,如果用PayPal收款,手續費和匯差光是被吃掉的就可以買很多東西。所以都選擇用銀行轉帳到外幣帳戶。
巴拿馬的話則是之前有一間聯盟行銷的公司財務部在巴拿馬(他們是很大的跨國企業),每次轉進來銀行都要我寄Invoice給銀行查證。
台灣轉美國要怎轉?
其實我很懶得去銀行填寫單子匯款到國外,第一個可能填錯,第二個銀行人多又要等。
所以我台灣轉帳美國有兩種,一種是Payoneer一個月大約會收款157~200美金,用存在虛擬錢包的錢轉美國,直接美金轉美金,只會被扣一點手續費。缺點是因為金額只有一點,如果要500美金以上,就不可能了。
Wise.com(之前的TransferWise),這個好處可以用信用卡付款到裡面的虛擬帳戶,然後虛擬帳戶直接ACH轉美國帳戶。信用卡的手續費大約3%左右,不是太低,但如果考慮到我家到銀行、等的時間,還有外幣帳戶不一定有外幣(常常看匯率OK就換回台幣),我會選擇使用Wise來轉美金到美國,因為瞬間入帳虛擬帳戶,然後1天透過ACH(國外的一種轉帳方式)到美國帳戶。
Wise可以設定綁定的轉帳帳戶,所以永遠不需要擔心填錯帳號,我曾經美國兩個帳號互轉把尾數7打成1,虧了150美金。Payoneer和Wise都可以存轉帳戶頭,對於我時常會粗心的人來說完全沒任何風險。
其實推銷Wise或是Payoneer可以賺一些錢,因為我有跟他們合作,但這邊我就不推銷了。只是提供私訊而已,這邊都是實際我生活中在操作的,不像很多部落客明明從來沒轉過錢,都要推薦他們賺廣告費。
Wise開戶需要護照認證(避免洗錢),Payoneer也要(也是避免洗錢),兩個都有2階段認證,因此帳戶很難被盜用。
這兩個就是從台灣要轉美國的方法最佳的。西聯匯款也很不錯,但最近網站當掉我沒辦法看費率。
美國轉台灣怎轉?
美國轉台灣其實很簡單,因為他們法規沒有限制太多,因此可以直接透過iPhone的FaceID登入App,然後直接輸入帳號就可以轉台灣的外幣帳戶。要SWIFT碼,這要找銀行要。
如果美國要轉台灣,千萬不要轉到台幣帳戶,會用即期匯率換匯,有時轉來的時候剛好突然差了1~2角,會虧一兩餐好吃的食物的錢。
PayPal轉台灣要怎轉?
我個人非常討厭用PayPal,第一個是因為轉台灣只能用玉山銀行,第二個是因為轉台灣的時候匯率還要扣很多。但它轉Wise的帳戶,很多部落客都推薦,事實上扣掉2.5%美金轉帳手續費,然後扣掉Wise轉台灣的外幣帳戶費用,其實根本沒差多少,搞不好還更少。
所以PayPal有錢就留著,拿來抵一些未來PayPal的花費,至少我只要有聯盟行銷是轉PayPal的,我都讓這些錢留在Balance裡面,因為怎樣轉都不會划算,抵銷掉未來的花費才是最划算。
荷蘭轉台灣會怎樣?
荷蘭轉台灣其實不會受到洗錢法的問題,所以不會有任何需要憑證的時候。轉台灣的時候要有一個外幣帳戶,然後要裝網銀App,只要收到外幣進來的信件通知(我的銀行國泰世華會有),幾個小時或一天後就可以解匯,這時候要申報性質。
記得要誠實申報,虛假的申報除了銀行信用會變差,還會被罰款。說實在話外國的金錢進台灣,只有少數幾項會有扣稅(我忘了哪幾項)。如果是聯盟行銷可以申報兩種:資訊服務收入,或者佣金收入,兩個都是境外所得不扣稅。
如果生意的廠商有在荷蘭,一定要有外幣帳戶,雖然跑銀行辦帳戶很麻煩,但這個麻煩不能省。荷蘭轉台灣,中間要經過中轉銀行,有時會有資金延遲,一直App解匯不了,我的銀行會有專人打電話來詢問申報。
然後銀行會扣手續費,我的銀行是300台幣,但我因為身份的關係,可以一個月免三次手續費。有時要注意300台幣對於金額的大小,如果太大,最好是用Payoneer,其次才是PayPal。
英國轉台灣
英國轉台灣跟荷蘭轉台灣幾乎一樣,畢竟都是歐洲的國家,就是要注意手續費和要有外幣帳戶就好了。
結論
總之就分享一下在外國匯款的經驗,我通常不是太大金額(怕被歪走)就會放在美國的銀行帳戶,因為那邊轉帳很方便,甚至可以轉Perfect Money或者加密貨幣。
美國投資開公司創業到一半,所見所聞分享
前言
現在疫情其實全球都很嚴重,如果我要去美國,大概有87%的機率會確診,然後回台灣隔離要自費,治療要自費,因此現在打死我都不願意出國。
但我卻在去年(2021年)的9月3日在美國正式登記公司並且創業,因為疫情影響到30天左右拿到雇主識別編號(EIN),代表我在美國有公司是雇主。然後7天內在兩個專門給入資(incorporated)的外國資本家創立帳戶的銀行開戶成功。
正文
這些大概很多人都不會想到要怎樣做,我本身因為不想要牽涉到一些糾紛,不會推薦那家代辦的入資公司好,即使現在的不錯,但我怕它哪天出問題,有問題我自己一個就好了。所以這篇文章只會分享我的過程和一些辛苦與好處,不會教學太多。
要在美國開公司,要找一個可信賴的入資代辦公司,那個通常是美國的法律事務所,或者律師個人(但個人力道與資本不夠通常是很多個人一起合資)。
我選了一家Trustpilot(國外最具公信力的評價網站),只有三個負面評價,大約200個總評價的代辦公司。三個負面評價也仔細看過來回的對談,其實有些人是不講理,那三個人其實是來找碴的(搞不好是競爭對手派的)。
為什麼要在懷俄明州開公司
美國開公司有什麼好處先說一下,因為台灣的稅法,我在海外的所得不會被列入綜合所得稅,會被列入的只有我現在在之前公司掛名當顧問的正規薪水(有勞保和健保的)。
然後美國的稅法就要看各州,我選擇不是最多科技業去開的德拉瓦州,而是以農牧業和礦業為主的懷俄明州。這個對於知道美國各州的狀況的人來講,我的公司會被懷疑是要去開農場嗎?但考量兩個不同的州法律,最後深思熟慮以後選擇懷俄明州。
為什麼呢?德拉瓦州每年要給州200美金(還是300美金忘了),不管你生意做怎樣,那是州的規費,這一點對於我新創來說,能省就省,因為懷俄明州只要給50美金。然後報稅的部分則是最重要的,我開立美國公司,是想做全世界以歐洲與新加坡等亞洲的生意,這些地方的所得,在懷俄明州是完全不用課稅(境外所得)。
懷俄明州只有我實體賣美國人東西才要課稅,我沒有商店實體,就算美國人網路買我東西我也不用課稅。
如果我用美國公司的名義,收一部分台灣的收入,那台灣不用課稅,美國也不用課稅,美國的錢轉回台灣也不用課稅,這是合理合法且明智的避稅。
麻煩的部分
美國開公司不是全部都是好處,不然每個台灣公司找個可靠的代辦,全部去美國開公司收台灣的收入,兩邊都不用課稅不是多好。
最大的麻煩點在於美國的報稅季,德拉瓦州的話願意協助的會計師相當多,因為外資大額的都在那邊。但懷俄明州就不好找,且對方不會優先處理你(因為你的州較為不重要,且我現在公司第一年金流很少)。
美國人不是很積極處理事情的,所以我光是報稅的事情,從今年一月開始,就跟對方敲定要他們報稅,並且給對方所有去年的資料了。到了2月問了一下,對方還沒開始,跟我說IRS(美國的國稅局)最近才開始受理,之前他們沒有要處理。
然後到三月的時候,也就是前幾天,又寫信去催,才跟我說現在有一個會計師已經在幫我總交易大約15筆的銀行帳號處理所得稅的報稅。如果是台灣的會計師,15筆交易的公司,他們大概一天就處理完了。但對方跟我說要一週。
對方不是詐騙,也不會不處理,因為我也是在TrustPilot挑了很久,且詢問了很久對方說的細節評估不是詐騙,而且對方有和我的代辦配合。
但估計下週還要再去催一下,有可能又要再拖一週,這就是一般的美國人處理事情態度。
註冊公司需要怎樣資料
註冊公司其實根本不用給代辦證件,只需要給個人資料的文字(姓名、地址、電話),因為美國入資,規定要美國人當註冊代理人,所以他們在登記公司的時候是以美國的律師來或律師助理來當註冊代理人。
也就是如果大額投資,有可能公司會被歪走吧?因為整個公司並沒有任何資料是有你的護照和簽名的。但他們為了每年的註冊代理人費用,多數都不會作怪(作怪也沒多少錢可以歪,因為美國的銀行只要超過500美金就會轉回台灣)。
只有在銀行開戶要護照與WebCam照本人,所以要註冊美國公司還要有網路攝影機,還好我之前有嘗試了一下直播。網路攝影機一堆(在測試品質買了很多款)。而且我平時處理公事的iMac內建網路攝影機(即使左右顛倒)。
美國銀行創的帳戶為Business帳戶,理論上公司帳戶是不能將任何現金做為個人用途,如果不是獨資的LLC(台灣所謂的有限公司),還要做發票與收支的簿記,簿記費用找會計師事務所做,大概就該台灣的會計師事務所每個月針對新公司的收費一樣,3000台幣左右,只是沒有台灣會計師一年要收13~16個月。
獨資的LLC,不用簿記,如果將商業用戶花在自己想買的東西上,在報稅季節來或快到的時候與會計師信件討論(我英文口說不好,喜歡用信件,有些會計師願意跟你信件來回很久,有些不願意只願意視訊)。
他們會想辦法將個人花費挪到公司費用,然後公司前三年基本上做虧錢都沒關係,政府不會查。所以美金帳戶有錢,就刷需要用的美金工具或商品。太多了就轉回台灣的外幣帳戶。
而幫我申報稅務,一年只要500美金,因為我是獨資的LLC,因此美國政府不太會想要理會我,只要我有按時申報,就算沒有簿記沒有發票存留,被查帳的機率大概不到1%。這比台灣開公司要找會計師事務所一年大約36000台幣的費用條件好太多了。
懷俄明州的更大好處
最近加密貨幣雖然價值不好,可是前景誰都不知道,美國很多州都限制公司不准做加密貨幣的投資或者交易。
但懷俄明州的法律,刻意的容與公司合法的做加密貨幣的資產分佈,這也是我公司下一個要做的事情,要擺一些加密貨幣的資產,用穩定幣(如USDT)賺取超過定存很多的年利息。甚至交易多了可以做C2C的合作商,透過加密貨幣低價收,高價賣,賺取中間差價。
低價收的加密貨幣高價賣不掉,就先擺定存,大概年利率都是7~10%。
不過這個我必須要與代辦的委託讓他們把我的License Agreement(營業執照,就你可以做怎樣生意),做變更,大概要花一小筆的錢。
美國公司在全球生意的好處
美國公司在全球生意是有很大的好處的,第一個是評價好的金流都願意接受美國公司收款,只要我有EIN。然後我可以申請VOIP電話,號碼是美國的號碼,可能是像台灣的那種0800免費電話,由我方付費。
申請那種電話變成要聽力跟口說,但可以綁定的手機幾乎沒開機,只是給自己網站一個號碼取信於人(說真的外國人也不會一直打電話,大家多半也喜歡用信件或Skype、Discord之類的做聯繫,打字在怎樣都比講話快,還可以重看一次)
然後如果未來國際開通,疫情趨緩,美國公司還可以申請FounderCard,全球旅館還有很多機票都有折扣。
然後再來是比較個人的,就是我們台灣要刷美國東西有些因為卡片發卡國籍不能刷,用美國銀行的帳戶全部都可以了。
金流方便,大家就願意購買,尤其是近幾年做最很大的Stripe,台灣人申請不會過的,但美國公司(要有EIN)就可以過(我就過了只是還沒收款過)。
然後跨國轉帳變成超級輕鬆,加上了Wise.com的服務,可以不用花時間跑銀行,也可以全球轉帳來轉帳去。
然後對我個人有一個好處,有些聯盟行銷不願意付台灣人的帳戶,即使你的帳戶是Payoneer這種第三方支付,像CJ.com曾經累積了300多美金,就是一直說我稅務資料有問題(我確認過3次絕對沒問題)。
但我一換美國公司的帳戶,稅務資料填美國公司,它當月就匯款全額,而且沒有手續費。
那大家為什麼不都去創個公司
說真的因為公司的關係,我每天得多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處理公司事務,像這樣寫自己部落格的時間變得很少。
而且找代辦入資以後,如果不懂的一些法律英文,不懂怎樣找會計師,報稅晚了一天直接被發2000美金罰款,然後每7天2%利息,忘了處理忘了收通知,大概一年可能就會被國際追討,或者根本未來不能入境美國。
未來等網路事業再有一個做起來,考慮要成立BVI(英屬維京群島)或荷蘭,或是新加坡的公司。那些公司在做很多生意上面稅務優惠更好,法律限制更少。只是現在處理過美國公司,會發現,除非我有找到可信的律師或者會計師,或是乾脆統包的事務所。不然我覺得去這些非主流地區會很危險,可能一個不小心就負債累累。